您好,欢迎访问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潞城分院

在线咨询:贾老师:15536177416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首页 > 教学视频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1-06-15 14:48:17 编辑:贾路芳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现代农艺技术 010200)

二、入学要求

本专业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学制3年。学校可以实行学分管理的弹性学制,也可以根据农事季节,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

四、职业面向

1. 自主择业

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应聘(应雇)于县()、乡()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部门,国营、私营及各种股份制公司的种植类岗位群,从事植物类栽培、病虫草害防治、农业推广服务和生产经营等工作。如农艺工(5-01-01-01)、作物种子繁育工(5-01-01-03)、农作物植保工(5-01-01-04)、肥料配方师(X2-03-01-02)。

2. 自立创业   

围绕种植业从事自立创业活动,如承包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林场圃,开办民营性质的农业经营服务公司等。如农艺工(5-01-01-01)、作物种子繁育工(5-01-01-03)、农作物植保工(5-01-01-04)、肥料配方师(X2-03-01-02)。

3.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农艺工、农作物植保员、蔬菜园艺工、菌类园艺工、花卉园艺工、果树园艺工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 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种植业第一线工作的植物生产、服务和经营人员。

具体要求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并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从事种植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人才规格要求

1、知识结构

1) 基础知识

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化学等。

2)专业通修知识

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保护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园林植物、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等。

3)专业知识

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确定。如农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林果生产技术、农产品贮藏加工等。

4)职业技能

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确定。如农作物及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

5)选修其他学科的知识

如选修养殖专业的课程等。

2、能力结构

1)通用能力

· 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 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竞争与合作能力。

· 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 信息的获取、分析与处理能力。

· 计算机、外语等的基本应用能力。

· 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 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专业能力

· 识别植物、土壤类别等的能力。

· 组织培养的操作及应用能力。

· 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能力。

· 蔬菜生产技术的应用能力。

· 林果生产技术的应用能力。

3、人才规格要求

1) 思想政治素质方面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有学农、爱农、立志务农的思想基础,有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文化素质方面

掌握文化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掌握一门外语(英语),并具备简单的会话能力和借助辞典阅读本专业一般性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具备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知识,并通过计算机初级水平考试;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经济、管理、法律、公关礼仪、哲学、美育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3)身体素质方面

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能经受挫折。达到国家制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4)专业素质方面

掌握与种植职业或岗位有关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组织实施并指导技术性生产与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设计生产方案和总结成功经验的能力;熟悉种植行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通过考核获得国家行业工种的中级工资格证书。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基础理论教学做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实践教学,形成一个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整个教学活动分为5块,每一模块包含若干课程。

() 文化课模块

教学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以提高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

教学要求:文化课教学应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应加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并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各门课程教学之中都应重视融入德育内容。

文化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含实验时数)分配见表1

1  文化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课程名称

    

1

德育

175

2

语文

219

3

数学

181

4

外语

260

5

计算机应用基础

102

6

体育与健康

130

7

化学

102

合    计

 

1169

1. 德育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

哲学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4. 英语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 计算机应用基础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6. 体育与健康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7. 化学

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专业所必需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结构基础、溶液、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胶体、重要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烃、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和生物碱等内容,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 专业通修课模块

教学目标:通过传授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向学生传授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内容应对各专业课程具有针对性和连贯性。

本模块课程应以综合化课程为主。其中,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综合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土壤肥料、农业气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农业生物技术课程综合了作物遗传、作物育种、农业微生物、作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专业通修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含实验、实习时数)分配见表2

2  专业通修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数

1

植物生产与环境

120

2

植物保护技术

110

3

农业生物技术

 90

4

园林植物

 60

5

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45

合    计

 

425

1. 植物生产与环境

主要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了解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

2.植物保护技术

 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 农业生物技术

主要使学生了解作物遗传变异和作物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农业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基本掌握作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4.园林植物

主要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分科基本知识,掌握常见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生长习性,掌握常见植物识别技能。

5. 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主要使学生了解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国家的就业政策与就业观念,职业素质、创业意识、创业品质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择业技巧等知识。

() 专业课模块

教学目标:通过传授从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掌握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必需的经营管理知识。

教学要求:各课程模块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进程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要体现实用性,并有一定的超前性。要增加课程内容的科技含量,使学生真正具备致富和创业本领。

专业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含实验、实习时数)分配见表3

3  专业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类  型

序  号

课程名称

学  时  

1

农作物生产技术

120

2

蔬菜生产技术

75

3

林果生产技术

70

   计

 

265

1. 农作物生产技术

主要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农产品品质标准,掌握播种、育苗、水肥管理、收获等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了解当地主要农作物的良种引进与繁育技术及品种良种化、种子标准化技术体系。

2. 蔬菜生产技术

主要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蔬菜的种类、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以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

3. 林果生产技术

主要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林果的种类、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以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

专门化方向(见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可参照上述要求确定。

() 技能实训课模块

教学目标:围绕专业通修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技能实训、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以及各类岗前培训等,使学生基本具备职业岗位(岗位群)所要求的应职岗位能力。

技能实训分两部分安排,一部分开设综合实践课,主要训练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安排在第1~5学期进行,每周2学时,根据教学进程和农事季节组织安排;另一部分为生产实习,主要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在第3~5学期共安排8周,第6学期安排14周。

技能实训课项目安排及学时分配见表4

4  技能实训课项目安排及学时分配

类  型

学  期

技能实训项目

地  点

周  数

学  时  数

1

综合实践

校内

 

32

2

综合实践

校内

 

38

1

植物生产与环境

校内外

3

 

3

农业生物技术

校内外

2

 

3

园林植物

校内外

2

 

3

综合实践

校内

 

30

4

农作物生产技术

校内外

1

 

2

植物保护技术

校内外

2

 

4

蔬菜生产技术

校内外

1

 

4

综合实践

校内

 

30

4

林果生产技术

校内外

1

 

5

综合实践

校内

 

30

4~5

暑期生产实践

校内外

3

 

6

毕业生产实习(综合实习)

校内外

14

 

合    

 

 

25

160

专门化方向的技能实训项目安排和学时分配可参照上述要求确定。

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目前已经公布的种植类考工工种有:农艺工、农业实验工、园艺工、花卉工、绿化工、草坪工、果树工、蔬菜工、食用菌工、种苗工、制茶工、茶叶栽培工、植保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机修理工和农机燃油系修理工等。学生可根据所学的专业(专门化方向)自行选择其中的一至几个工种申请培训、考核和鉴定。

() 选修课模块

教学目标:本模块是专业课模块的拓展、补充和完善。主要是向学生提供专业(专门化方向)课模块以外的有关课程,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及自立创业能力。

教学要求:学生应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特色、自己的爱好和发展方向等在备选课中选择课程,为发展其个性特点提供条件。

选修课模块总学时数为280学时。各校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选修课程。

选修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见表5

5  选修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类  型

序  号

课程名称

学  时  数

 

1

农业政策法规

40

2

未来农业发展

40

3

电子商务

40

4

绿色食品

40

5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60

6

名、优、特菜和果、瓜栽培技术

60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原则上第1~3学期以文化课为主,第3~4学期以专业通修课为主,第4~5学期以专业课程为主,第6学期进行毕业综合实践。具体安排时,应以专业教学为中心,按照农事季节组织教学,但应注意学生技能形成的顺序性、衔接性和整体性,使教学过程各部分的内容尽量自然、连贯。

2. 学校应在学期结束前3~5周内公布下学期各年级必修课、选修课开设情况,将学生申报情况汇总后,由学校教务部门在放假前公布选修结果。

3. 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作用。

4. 教学主管部门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教学活动按计划顺利执行。

() 教育教学时间分配

3年总周数约为150周。其中入学与毕业教育1周,军训1周,教学时间约为106周,劳动5周,复习考核6周,寒暑假26周,机动约为5周。具体时间分配见表6

 

 

 

 

6  教育教学时间分配(供参考)

学年

学期

时间分配/

入学教育

军训

课程教学

公益劳动

专业技技能实训

成绩考核

机动

寒暑假

毕业教育

合计

1

0.5

1

16

1

 

1

0.5

6

 

26

2

 

 

19

1

 

1

1

4

 

26

3

 

 

15

1

2

1

1

6

 

26

4

 

 

15

1

4

1

1

4

 

26

5

 

 

15

1

2

1

1

6

 

26

6

 

 

4

 

14

1

0.5

 

0.5

20

总    计

0.5

1

84

5

22

6

5.0

26

0.5

150

() 教学学时比例

教学活动总学时数为3 287。文化课与专业课程(含专业通修课、专业课、技能实训课和选修课)的学时比例约为46,即文化课为1 265学时,专业通修课为492学时,专业课为395学时,技能实训课为820学时,选修课为315学时,见表7。专业通修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理论教学时数(762学时)与各类实践教学时数(1180学时)之比约为11.5。 理论教学(含实验、选修课)每周学时数为28~30,教学实习、综合实践原则上按每周30~40学时安排。学生在校学习(包括教学实习)时间原则上为5学期,集中综合实习时间一般不超过1学期。

7  教学学时比例

项  目

学  时  

百分比 / %

文化课

1 265

38.63

专业通修课

425

12.98

专业课

265

8.09

技能实训课

1040

31.76

选修课

280

8.55

总    计

3275

100


() 教学时间安排                                                             

8  潞城职业高级中学校3年制种植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供参考)

类别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数

各学期周学时安排

考试学期

考查

学期

合计

讲授

实验

实习

讨论调查练习

机动

16  

19

15+2

15+4

15+2

4+14

文化课

(1265)

1

德育

175

155

 

20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32

27

 

5

 

2

 

 

 

 

 

 

1

(2)

法律基础知识

38

33

 

5

 

 

2

 

 

 

 

 

2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60

55

 

5

 

 

 

2

2

 

 

 

3

(4)

哲学基础知识

45

40

 

5

 

 

 

 

 

3

 

 

4

2

语文

219

199

 

20

 

4

5

4

 

 

 

2

1,2,3,4

3

数学

181

151

 

30

 

4

3

4

 

 

 

2

1,2,3,4

4

英语

260

220

 

40

 

4

4

4

4

 

 

3

1,2,3,4

5

计算机应用基础

102

60

42

 

 

4

2

 

 

 

 

1

1,2

6

体育与健康

130

30

 

100

 

2

2

2

2

 

 

 

1,2,3,4

7

化学

102

70

20

12

 

4

2

 

 

 

 

1

1,2,3

专业通修课

(425)

1

植物生产与环境

120

72

36

 

12

 

3

4

 

 

 

3

1,2

2

农业生物技术

90

50

35

 

5

 

5

 

 

 

 

2

3

3

植物保护技术

110

60

46

 

4

 

 

6

 

 

 

3

 

4

园林植物

60

30

24

 

6

 

 

 

4

 

 

4

 

5

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45

4

35

10

 

 

 

 

 

3

 

 

5


续表

类别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数

各学期周学时安排

考试学期

考查

学期

合计

讲授

实验

实习

讨论调查练习

机动

16  

19

15+2

15+4

15+2

4+14

专业课(265)

1

农作物生产技术

120

60

48

 

12

 

 

 

3

4

 

4

5

2

蔬菜生产技术

75

37

32

 

6

 

 

 

2

3

 

5

4

3

林果生产技术

70

40

24

 

6

 

 

 

 

4

 

5

 

技能实训课(820)

1040

100

880

40

20

2

2

2(60)

2(120)

2(60)

(420)

 

1,2,3,4,5

选修课(280)

1

选修课1

30

30

 

 

 

 

 

2

 

 

 

 

3

2

选修课2

60

50

10

 

 

 

 

 

4

 

 

 

4

3

选修课3

90

60

30

 

 

 

 

 

 

7

 

 

5

4

选修课4

100

80

20

 

 

 

 

 

 

 

30×4

 

6

周学时数

 

 

 

 

 

32

30

30

30

31

30

 

 

总学时数

3275

1649

432

252

61

 

 

 

 

 

 

 

 

注:1. 专业课模块内容各校可以根据所选定的专门化方向自行替换。

    2. 选修课可在本课程设置所提供的备选课程中由学生自行选定。

    3. 技能实训课栏中括号内的数字为生产实习学时数。

 


八、实施保障

(一)专业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置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专任教师应经过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一定实践经验;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具备熟练的种植生产技术操作技能,并能将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融入教学中。

根据专业教学需要,从行业企业聘请一定数量、相对稳定的兼职专业教师。兼职专业教师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5年以上,具备熟练的农科生产技术操作技能,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应至少有两个月(可累计)的专业实践时间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实习室

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植物识别实训室、种子检验实训室、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植物栽培实训室等实训室,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名称

数量(生均台套)

1

植物识别实训室

标本陈列架

1/3

植物标本

10

标本夹

1/10

标本盒

1/10

生物显微镜

1/30

解剖镜

1/30

放大镜

1/2

2

种子检验实训室

PCR

1/

电子天平

1/3

微波炉

1/

电冰箱

1/

分析天平(1/1000

1/

种子发芽箱

1/

水分快速测定仪

1/

种子分样器

1/

电热高压锅

1/

电热恒温培养箱

1/

高压灭菌锅

1/

超净工作台

1/

3

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

高压灭菌锅

1/

超净工作台

1/

电冰箱

1/

接种器械

1/3

空调箱

1/

电子天平

1/

培养架

1/20

4

植物栽培实训室

枝剪

1/10

高枝剪

1/30

手锯

1/5

梯子

1/20

嫁接刀

1/20

叶绿素快速测定仪

1/

手持糖量计

1/

 

2)校外实训基地

(三)教学资源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宋志伟  主编 

农业生物技术(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曹春英  丁雪珍  主编

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肖启明  欧阳河  主编     

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新明  郭国侠  主编

蔬菜生产技术(北方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焦自高  徐坤    主编

林果生产技术(北方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汪晶    李锋    主编

种植专业学习指导与训练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郝玉华  主编

花卉生产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罗镪    主编

(四)教学方法与建议

1. 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注意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植物与环境的统一。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

2.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是通过实物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比较,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让学生明确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环境与农业技术措施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增强学生对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本课程涉及到几门传统学科的知识,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名词术语繁多。因此,教学过程中举例要形象贴切,语言表述要通俗易懂,教学内容要分清主次,对于不易理解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不必深究,留待今后继续学习时再探究。

4.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要尽量利用实物、标本、录像、幻灯、图表、多媒体课件及实验来加强直观教学,便于学生掌握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坚持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5.在实践性教学模块中对选做实验项目,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项开设。无条件开设的实验项目,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相对配套的实验设施.

(五)教学评价

1. 教学评价的办法。教学评价一般采用考核(考试、考查)的办法,考核可分为基本知识考核和基本技能考核。要加强实践技能考核。 

2. 注意改革考核方式。本着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职业能力的原则,考核可以采用分阶段(或分单元、分技能项目等)方式进行。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实际操作、笔试、口试、作业、实验报告等形式完成阶段性考核,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性(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在考核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个性发展,科学地引导和支持学生的独立见解。

3. 学习成绩评定方法。阶段性的考核可以采用百分制或优、良、及格和不及格等形式评定成绩,综合性考核(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般采用百分制。课程结束时按一定的比例计算总成绩。对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

九、毕业要求

1. 对本课程设置所确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应进行理论知识或职业技能考核。理论成绩考核采取考试、考查两种方式,每学期考试课程一般为3门,其余均为考查课程。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定,考查成绩与实训技能成绩按优、良、及格、不及格4级标准评定。

2. 每一门课程均应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标准和考核方式进行严格的考核,成绩合格的学生,可取得毕业资格。允许学生对不合格课程进行补修和补考。

3.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应鼓励选修第二专业或其他课程,经学校批准可提前参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等。

4. 对于在规定年限内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发给结业证书。学生可在结业后2~3年内,参加学校认可的培训和考核,成绩达到规定合格标准的,可换取毕业证书。

热门新闻

推荐资讯

招生办:0355-2119919 贾老师 15536177416 
学院地址: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潞城分院(学府街) 微信公众号 czbeifang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07501665号-11 北方国际职业教育集团长治校区